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最能代表这个节令的食品自然是汤圆。虽然明朝文人张岱说“周公作汤团”,认为汤圆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但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汤圆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不过当时不叫汤圆,而是叫做牢丸。准确地说,牢丸是指圆形的食物,是圆子的泛称,并不独指汤圆。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中记载了牢丸的食用方式,即“笼上牢丸,汤中牢丸”,也就是说牢丸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蒸着吃是指蒸圆子,煮着吃的就是汤圆。
2021-02-26 09:50:16
如何快速鉴别出有毒蘑菇是世界性难题。有毒与可食蘑菇往往长相相似,误食毒蘑菇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近日中科院研究团队的一项发明正尝试解决这一难题。这一成果只需3至5分钟即可检测出蘑菇是否含有鹅膏环肽毒素。
2021-02-26 09:51:26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3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分子细胞》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可按时间顺序对切割点或编辑点进行编辑,有望促进癌症研究等领域的发展。
2021-02-25 10:17:24
2021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探火、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令人期待……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对2020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计划。
2021-02-25 10:15:4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某些微生物可以暂时在火星表面生存。研究人员通过将微生物发射到地球的平流层中,测试了微生物对火星环境的耐受性。这项日前发表在 《微生物学前沿》上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太空旅行对微生物生命的所有影响,揭示这些微生物的潜在用途以及对太空旅行的威胁。
2021-02-24 09:43:01
轻、薄、功耗低、主动发光、无视角限制……在显示领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这些特性,被寄予厚望,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显示屏的主流。
2021-02-24 09:41:37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近日对迄今已发现最古老的DNA进行了测序。这些DNA源自一只生活于120万年前的猛犸象,此前已测序最古老DNA源于一匹生活于75万年前的马。最新研究不仅揭示了猛犸象的一个新谱系,也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洞悉猛犸象的演化历程。
2021-02-23 10:14:31
“文明只能在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温暖的恒纪元里发展。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集体脱水贮存起来,当较长的恒纪元到来时,再集体浸泡复活,开始生产和建设。”这是小说《三体》中的一个片段。谁也不清楚,三体世界明日的天空中会有几颗太阳,迎来的是酷暑、严寒,还是期盼已久的暖风。3颗太阳让三体人活在无尽的恐惧当中。
2021-02-23 10:12:32
记者近日从中国电科38所获悉:在第六十八届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该所发布了一款高性能77兆赫兹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颗3发4收毫米波芯片及10路毫米波天线单封装集成,探测距离达38.5米,刷新了当前全球毫米波封装天线最远探测距离的纪录。
2021-02-22 10:28:02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7日消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3D气溶胶喷射打印,开发了一种生产高效X射线探测器的新方法。这种新型探测器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标准微电子设备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成像设备的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科学月刊《ACS Nano》上。
2021-02-22 10:08:43
我国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望改观!记者18日从福州大学获悉,该校杨黄浩教授、陈秋水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一类高性能的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并成功研发了新型柔性X射线成像技术,使常规的单反相机和手机等也能拍摄X光片。这一原创性成果18日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在线发表。
2021-02-22 10:06:55
“科创板对中国科技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科创板“储能第一股”派能科技的董事长韦在胜感叹,我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和“碳中和”要求必然导致新能源的使用占比快速增长,登陆科创板为派能科技的创新发展增加了强大的引擎。
2021-02-20 09:57:41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慧眼卫星最新观测结果:慧眼卫星发现首个跟神秘的快速射电暴相关联的X射线暴,确认其来自银河系内的磁星SGR J1935+2154,并在国际上首先证认该X射线暴包含的两个X射线脉冲是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
2021-02-20 09:51:00
据英国《自然·能源》杂志近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一组国际联合团队报告成功制造了钙钛矿/硅双层单片电池。在室外条件下,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这也是首次通过实验清晰证明了双面串联装置效能优越的证据。
2021-02-19 09:46:0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
2021-02-19 09:44:44
新年伊始,从海子山传来好消息:观测站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全部建成并投入科学运行。这也是拉索(英文简称LHAASO)4种类型的探测器阵列中最早完成的一个。
2021-02-18 09:44:35
这个博物馆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畔。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作为我国首个建在化石地遗址上的自然博物馆,该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其中尤以5.2亿年前的澄江生物群为代表,揭示了寒武纪时期的生命演化进程。
2021-02-18 09:39:46
一颗行星越老,它的密度可能就越小,因为在它形成时没有那么多的重元素可用。所以研究人员认为,TOI-561b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岩质行星之一。
2021-02-10 09:47:01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科研人员发现,人体中的一种名为RPS-12蛋白质可诱发三阴性乳腺癌,可能还导致有其他种类的癌症。研究发现,RPS-12间接影响重要的细胞间信号通路(WNT基因)的激活,而该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阶段被激活,在健康细胞的成年阶段被关闭,研究人员以果蝇的眼睛为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2021-02-10 09:42:59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大管家”,也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技术领域。2月8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合肥本源量子科技公司,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专家表示,经测试该操作系统能数倍提升现有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2021-02-09 10:38:09